新華財經上海12月11日電(記者馮鈺林)近期,印度尼西亞股市錄得明顯漲幅。專家認為,美元降息周期給印尼資本市場帶來階段性利好,中企出海印尼融資環境轉松;在“出海2.0”時代,中國企業要深度嵌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,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合作生態,才能從根本上維護自身利益。
印尼股市迎來階段性利好
近期,印度尼西亞股市錄得明顯漲幅,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(JKSE)上周上漲3.77%。截至12月10日收盤時,該指數收于7453.29,近一年上漲3.88%。
對于這樣的走勢,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實踐教授、東南亞中心執行主任胡捷表示,印尼作為開放型經濟體,易受美元流動性影響,美聯儲12月降息信號緩解了全球流動性緊縮,對印尼吸引外資構成利好。
隨著美國11月消費者價格指數(CPI)于周內公布,美聯儲12月降息押注迎來“最后考驗”。Hartford Funds固定收益策略師Amar Reganti表示,所有跡象都顯示美聯儲12月將降息,但通脹仍是一大問題,CPI數據存在輕微尾部風險。Winshore Capital Partners管理合伙人Gang Hu提出,除非CPI大幅意外上行,否則鑒于美聯儲認為其政策仍然具有限制性,其基線是在本月降息。
“鑒于美元走弱將吸引資金流入東南亞市場、拉升印尼盾匯率,美元降息周期使印尼資本市場迎來階段性利好。”胡捷說,然而,印尼經濟長期穩定發展仍取決于其內生動力和央行的政策調控。
展望印尼央行下一步降息路徑,胡捷說,印尼依賴美元融資,2025年將繼續審慎放松貨幣政策,遵循美聯儲的降息節奏下調基準利率,并配合政府階段性外匯干預來維持盧比穩定。
“出海2.0”需深化本地合作
近年來,印尼成為中企出海投資的重要選項。雅萬高鐵、芝拉塔漂浮光伏等項目落地生根,推動印尼基礎設施建設、能源開發、制造業發展。中國在印尼的投資覆蓋中蘇拉威西、西爪哇、北馬魯古、雅加達和萬丹等地,資金廣泛流入農業、礦冶、電力、房地產、制造業、產業園區、數字經濟和金融保險等領域。
2022年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后,海外融資成本走高,進入印尼等地資金減少,新的投資活動也顯著下降。TM Capital創始人屈田說,“隨著美聯儲轉向降息,預計有更多投資人重新關注東南亞消費零售市場,真正有實力、有特色的企業,很可能在未來一兩年迎來轉折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隨著全球經濟版圖的重塑,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,邁向了更為理性的戰略布局。
胡捷說,中國企業出海要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,努力在企業自身盈利需求和當地經濟發展、環境保護和社會福利之間尋求平衡,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合作生態,否則可能導致負面后果。
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提出,中國光伏“出海”已經進入2.0階段,現在可以采用“小抱團、大分散”的方式,拉著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“抱團取暖”,輸出的更多是管理、渠道、品牌、技術等軟性的資本,重要的是利用海外的資本和人才,嵌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中,獲得當地支持,才能從根本上維護自身利益。同時也要避免扎堆,扎堆在一個國家搞產業,這個國家就容易成為下一個貿易壁壘打擊的對象。
資本市場的深度合作則可以打通中企出海的金融動脈。胡捷說,中國和印尼都是大宗商品重要的資源國、生產國和消費國,未來雙方可以在資本市場開展更多資金和項目合作,以此推動人民幣國際化、提高大宗商品定價話語權。